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张在新

John Zaixin Zhang

 
 
 
 
 

日志

 
 

对英语写作教材《创新思维与写前技巧》的反馈回复*  

2011-02-16 09:58:56|  分类: Book 1: Creative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 部分内容载于《创新思维,让英语写作更有效—访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张在新教授》(记者:刘静)(光明日报)《考试》(高考.英语版),2011年第7期,第4-6页。

       昨天收到了兄弟院校的一位任课教师快递给我的邮件,是学生对教材《创新思维与写前技巧》的反馈意见(她上学期教授了两个新生班级的写作课)。同学们对教材的评价使我很受鼓舞。下面是我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的回复。

       同学们:你们好!

任课老师把你们对我编写的教材(《英语写作教程:从创新思维到批判思维》第一册《创新思维与写前技巧》)的感受转寄给了我。谢谢大家对教材的总体评价和中肯的建议。下面我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有个别问题或有关英语写作需要探讨的其他事宜,可在我的博客里留言(Google或百度我的用户名bfsutheory就能找到我的博客地址),我将定期回复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要申明一下,从你们的来信中看得出,在没来得及得到我的教辅材料(教学视频和讨论参考答案)的情况下,任课老师已经将教材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有关写作过程教学法的理念很出色地传授给了大家。很抱歉,我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对教学难点没能有足够的估计,给同学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大家反映最大的困难是教材的生词太多,尤其是关于理论概念的表述过于抽象,经常查阅词典都不一定能清楚理解教材的某些内容。我很理解其中的麻烦和烦闷(教师都曾经当过学生,而且一直扮演先生/学生的双重身份,尤其在创新思维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一个脑袋永远都跟不上同学们的思维灵动。很多时候,“先生”只是先于学生掌握知识而已,后来居上的大有人在),但我只想跟大家解释这本应该小得多的困难因为教材编写的理念而被放大了。有些同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增加例题来使抽象的概念细节化。其实教材里有很多围绕概念而设计的习题,不过为了实现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理念,它们多数都被当作了练习而不是实例(只要把exercises的答案放回到课文里就变成了实例)。基本的想法是通过trial and error的“摔打”(而不是直接传授概念),同学们能自己体会并掌握的概念会更牢固,而且练习更具挑战性(当然,如果概念表述得更具体些会更好地体现编者的读者意识)。而且,接触生词可能是英语专业学生需要经常遇到的“麻烦”。第二册《细节描写与读者意识》要求学生学会使用词典,包括同义词词典,来扩充细节描写和感官词词汇,比起第一册的生词量可能会更大,需要迎接更大的挑战才能真正学会英语的表达方式。

有些同学提出如果提供一些英文写作组织形式和有关社会问题的文章的话,教材会更有针对性。我想那是同学们出于对教材的关心而提出的更高要求。由于第一册的内容是创新思维和写前技巧,教材确实没有考虑篇章结构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同学们将在第三册《中心思想与扩展形式》学习写作的有关组织结构和扩展形式,在第四册《批判思维与议论文》学习批判思维和议论文写作,到时将会有大量练习也有范文是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今天刚从出版社拿到第三、四册的清样,预计三月底之前将会出版)。

还有些同学提到写前技巧主要针对说明文才有用,对议论文的写作可能帮助不大。教材的第77页(Appendix II)大致列举了所有学过的创新思维方法和写前技巧的用途。其实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虽然每个技巧的实例有其具体的导向),我们不必将有关技巧完全按部就班地应用到挖掘题材的实践中去。不管是什么写作目的和形式,在正式动笔写作之前,我们都可以灵活使用不同的写前方法(创新思维方法和写前技巧的用途是一致的)去发现、深挖隐藏在自己头脑里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同学们对教材提供的练习参考答案的反映不一。像有些同学反映的那样,肯定会有同学(出于中学时养成的习惯)在课堂讨论前参考练习答案,因此教材里有一半的练习(讨论和附加练习)答案只提供给任课教师(需申请成为编者博友),不对学生公开,为的是便于课堂讨论(同时也为了给教师提供引导课堂讨论的参考路径)。当然,没有这些教参的答案作为提示、引导,课堂讨论的难度相应会加大,有时可能会出现一头雾水的现象。总之,参考答案本身的价值是“参考”二字,它们不是“指挥棒”,课堂讨论可不受它的限制。

最后,有同学问“什么是写作?”回答得也很好:写作不仅仅是把词汇凑成句子,再把句子连成段落、篇章,更重要的是思想内容。我想补充一点:写作是语言学习中最能体现/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技能,不仅在学习中离不开在写作中学会的技巧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更离不开写作技巧和方法——生活和工作本身就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组织和呈现——一点都不是哲理,相当实际。掌握了运用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去写作的方法,就获得了参与构建社会文化的能力。

Keep up the good work and get ready for more challenges in your future writing classes at the university.

张在新

2011-2-15

  评论这张
 
阅读(74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